文 | 詹紫烨
编辑 | 席骁儒
出品 | 盖饭特写工作室
冯唐,本名张海鹏。在他名为「得舍」的私宅里,他右手一臂之外是南宋建窑兔毫盏,屁股下一把晚明四出头官帽椅,左手大拇指戴着清朝白玉扳指。四周都是明清古物,禅意盎然。冯唐端坐电脑前,宛如一位帝王。
这晚,他在微博「翻牌子」,女粉丝捧着他的书发自拍,嗯,这个长得挺好看。转发。
转发配文是「今宵欢乐多」。
代号冯金线
(古玩与长衫,都是文人标配。当然,也少不了动辄售价过亿四合院)
还是这皇城根下,朱门高墙的四合院里。冯唐被明清古物围绕,他耷拉着脸,就差「嘤嘤嘤」哭出来。好友兼客人高晓松,见主人沮丧,自个去院里的海棠树下喝茶。
冯唐走过来,叹了口气,「我郁闷。」
高晓松有些诧异,「怎么着,你这么云淡风轻的人,真的伤心啊?」冯唐点点头——前阵子,他批评韩寒的作品,遭韩粉围攻。
我尝试读过《三重门》,老气横秋,不好玩儿,没法读下去。坦率说,我不喜欢你写的东西,小说没入门,短文小聪明而已。
2012年,韩寒和方舟子在网络上就「代笔门」大战,事情本与冯唐无关,但他作了篇文章《大是》,说文学有一条金线,经过时间检验的都在金线之上,韩寒的文字就在金线之下。此话一出,网上尽是嘲讽,「你这样的,怎么好意思去评判别人」。没多久,冯唐再一次祸从口出,他当着李银河的面,大肆评王小波,说他古文字韵味不足。网友赠他一个诨名:冯金线,还产出一个成语「冯唐金线」。
意思是,一个半瓶子咣荡的人,拿着自己的「线」到处评论别人的文学水平。
冯唐备受打击,他喊高晓松出来解愁,都是中年文人,跟知己吐苦水,毕竟会更有沟通感。讲了一大通,对面的胖子只是摇着折扇笑:「你这有什么惨的啊,你听听我这件,可比你的惨……」
被高晓松的「更悲惨故事」安抚的冯唐,没料四年后又遇伤心事。这次,他找和菜头诉苦,和菜头却反过来笑他:「像你这样被全网攻击,被追杀成这样的,还是头一个。你应该去翻译《古兰经》。」
和菜头提到的「全民追杀」发生在2015年,冯唐翻译泰戈尔《飞鸟集》,被骂惨了。泰戈尔原诗「大地借助于绿草,显出她自己的殷勤好客」,经过冯唐妙笔生花的操作,此处被译成「有了绿草,大地变得挺骚」。诗歌界拒绝冯唐的好友申请,译界直接拉黑——假如一切只是玩微信的话。
出版社说,我们要把冯老师的译本回收下架啦。人民群众喜大普奔。当晚,冯唐在微博上晒出托福满分成绩单,「我们比比英文和中文,如果你胜,我洗耳恭听。」
这条微博没撑到一天,就被本人删了。
无力感从发出去又秒删的托福成绩单渗透出来——而这不是冯唐第一次晒满分,早在2012年和2014年,他都重复讲过这个赌局:当年,冯唐考完托福,偶遇医学院三位女生,他上前炫耀,「我托福考了满分」,女生不信,于是跟他打赌,筹码是食堂小炒。结果冯唐连吃三顿小炒。
听完故事,网友不为所动,「托福成绩和诗歌翻译的关系,比郭敬明和文学的关系还远」。
冯唐受了挫,那段时间,他天天在微信微博上转发批判自己的文章。朋友给他建议,你找一个既懂英文又懂诗歌还懂泰戈尔的人来说说翻译这件事儿,怼回去。
冯唐抓耳挠腮,想了半天,「你说的这个人不就是我嘛!」
王小波之后,冯唐第二
(冯唐热爱摆拍,目光深沉,注视远方)
野史记载,1881年,英国作家王尔德坐船横跨大西洋来到美利坚。进关的时候,他对海关说:我没有什么可以申报的,除了我的才华。当时他的绿色貂绒大衣拖到脚踝,衣领袖口翻毛设计赶潮,头戴波兰式圆帽,一条天蓝色的领带系在胸前,把海关吓了一跳。
2015年,中国冯唐四处看房,最终在后海以西某个胡同,瞧见一个四合院。他对卖方说:我好像是有点红了,原来那地方快成旅游区了,总有大爷大妈带着闺女儿子来看我。那就躲吧,我想静静,想静静。这地方安静,我买了。
冯唐走红以后,粉丝越来越多,他走在上海北京的街头,戴着墨镜,有人认出他,冯老师,给照张相呗。有次,他在华盛顿演讲,结束后十几个姑娘追出大楼求合影,太热情了。他孔雀一样打扮自己,言论中恃才傲物,因而被诟病「自恋」,也有人说他「写作一文不值、文学性不强」。冯唐怼回去,好的文学永远会卖得好,卖得不好只能说明写得不好,而「我的书就卖得挺好」。
李银河老师第一次写小说,邀请冯唐作序,冯唐给写得天花乱坠,一两千字,几乎都在夸自己。到末尾,才勉励李银河老师一句:你好好写小说。李银河老师人好,她给冯唐评了一个当代写作者的排位赛——自家先生王小波排第一,冯唐排第二。
当代写作第二的冯唐,经常在个人公众号写稿,2017年末,他打开电脑,写了篇文章。
我们热爱姑娘,我们万物生长,一夜之间,活着活着就老了,我们老成了中年。我们也该想想,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男。
靠这篇文章,冯唐又火了一把,话题发酵到青年、老人、女人、不同职业的人,让一大批中年油腻男性膝盖中箭:「胖就一定油腻?你才是最油腻的那个」。
冯唐像是一台话题制造机,从「金线理论」到「少读董桥」,再从下架的《飞鸟集》到「中年油腻男」,持续不断为大众制造新鲜的话题。写作之外,他也不断跨界,比如将小说改编成电视剧,登上《奇葩说》舞台,拍广告,在各种时尚杂志露脸。身为中年人,冯唐的女友们普遍认为「他很帅」。
有人问冯唐,「你自己觉得你颜值高吗?」
冯唐想了想,说,「其实我可能不是颜值高,而是我散发出了一种书香之气。」
我有幼功
(冯唐爱读书,自然也喜欢藏书。作为一个文人,自然少不了与满屋藏书合照)
小时候的冯唐很弱鸡。
一年四季都怕冷。北京最热的时候,父亲带他去龙潭湖游野泳,冯唐下水没几分钟,便爬上来。他面朝下,平摊在水泥湖岸,使后背朝着阳光,两瓣小屁股筛糠一样颤抖,如一条刚从湖里打上来的鱼。
此外,打架一定是被揍的那个,打篮球总是抢不到球。
冯唐的大哥看不下去,决定拯救这个弟弟。大哥混街头,在他看来,弟弟整天躲在北京南城的一隅陋室,容易憋出病。有天大哥走进房间,把冯唐从一堆作业本中拎起,领到某个「二逼」面前,眼神儿睥睨震慑,盯着二逼。
大哥问冯唐,「你想不想抽他?」冯唐懵了,实在想不出抽对方的理由,摇摇头。大哥长叹一声,一脸恨铁不成钢,悻悻把二逼走了。
之后大哥改曲线救弟,他扔给冯唐一个笔记本,480页16开,硬皮,抄有唐诗宋词、名人名言、台湾爱情诗。他暗示冯唐:文学摘抄本、吉他弹唱和弹簧刀是泡妹的三种主要工具。具体顺序是:找个机会让她们观摩一次弹簧刀白入红出,然后在伤口血流的时候吉他弹唱《爱的罗曼丝》,最后把文【约会秘籍】学摘抄本借给她们。
这是一本泡妹秘籍,也是一本文学大杂烩,冯唐仔细阅读,自此打开新世界的大门。
1976年,北京闹地震,母亲趁火打劫,占地搭了一个棚子,但房子质量不过关:老天下大雨,屋里下小雨,冯唐着急救书,把书搬到干燥的地方,再用塑料布遮挡被褥;天刮大风,屋子里掉土,冯唐每天醒来嘴里都是土。这是个「既没有被文革耽误,也没有被电脑污染」的好时代,年轻人都去玩摇滚了,只有冯唐闷头读圣贤书。
等到他十三四岁的时候,据说已经读完古诗、前四史、老庄孔孟、司马迁、曹雪芹、劳伦斯,像劈一字叉都是七岁前打的基础一样,冯唐说自己的文字有幼功。
可是比起文学,那时他更想在恋爱上有所建树。为筹恋爱用的零花钱,冯唐去垂杨柳中街邮局门口摆摊,卖旧杂志,挣到一百元。有天,【泡妞秘籍】冯唐把24朵黄玫瑰送给他妈,被一眼看穿:「你放屁,指不定是你给哪个姑娘送的,没送掉,又转手送给我了。」
1989年,冯唐十八岁,已经是个成年人,整个暑假,他闭门不出,在稿纸上「唰唰唰」写。十四万字《欢喜》,寄给《中学生文学》,开头便震铄古今!
我协和第一
(冯唐与父母合照。「蒙古人」母亲曾多次出现在其作品中)
1994年9月10日晚上,东单某电影院,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首映,冯唐买票进场,坐在他前面的人头发还茂密,一看,是葛优。后来成名的冯唐再见葛优,盯着他发亮的头,提起这段往事:「十多年前咱们在东单电影院见过,别人给您送了一捧花,后来走的时候没拿走,直接给我了。」
北京就是这么小的地方。一群少年,汁液四溢,芬芳招展,汇聚到北京大院,是姜文电影中的青春,也是冯唐的青春。冯唐考上协和医科大学,学的妇科,本硕博一口气读完,大好的,茁壮的,闷骚、牛逼哄哄的青春就在「阴道出血要排除癌症」的常识中度过。
往后时间,冯唐总提起自己的母校,有人说他「爱装逼」,他说:
不好意思,北京就是首都,协和就是第一,你自己是第一,改变不了。
大学时,冯唐有位女友,每次吵架,他都处于弱势。女友见他可怜,对他说:「你如果写篇小说,能发表在《收获》或者《人民文学》,以后咱俩吵架时,你只要拿出来在我眼前晃晃,我保证闭嘴。」
为了掌握爱情的主导,冯唐一边泡在福尔马林和尸【约会秘笈】体里,一边投入创作。最后小说没写完,女友跟别人好了。
八年学医,一技傍身,看破生死,冯唐突然不想当医生了。27岁时,他远赴美国Emory大学学商。在美国,冯唐对「医学院八年没能想明白的身体生长」和「当初没能泡透彻的拧巴女生」念念不忘,他把这点执念写进《万物生长》。
在这本小说中,男主人公秋水「禀赋异常」、「幼功深厚」,秋水就是冯唐自己的镜像。他履历中漂亮的三本书被人们称为「北京三部曲」,主人公都是同一个男孩——秋水,他用三本小说疏导了淤积在整个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和幻想。
《万物生长》的自我介绍里,冯唐假别人之口说自己「医术三流,做生意二流,讨美人欢心一流」,至于文章,则「必能横行天下」。当时,他有一种雄心,希望千万双手在面前挥舞,「上街如果不戴墨镜,就有人问,你是不是谁谁」。
冯唐迫切想「以文字传世」。
天赋是老天爷给的
(冯唐在采访中表示,我颜值不高,但散发着书香之气)
归国后,冯唐成了一个商人。
手提号称一生不朽的Tumi名牌公文包,内装笔记本电脑和多张银行卡,出没在世界各地的机场,国航总飞行里程超过100万公里,拿到终身白金卡。飞机舱内干燥,他会拿出Kiehl’s的润唇膏搽嘴。在华润医疗集团,冯唐一直做到CEO的职位。
2004年,冯唐初到香港,整理出了四十四箱书,四吨多重。其中有一份旧手稿,蓝黑色钢笔水字迹,三百二十七页浅绿色稿纸,封存在一个巨大的牛皮纸袋子里,小说结尾清晰写有89年9月——十八岁写的《欢喜》。
他重温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,读罢,跟图书编辑谈心:
我打算友情把手稿出让给我的小外甥王雨轩,让他用这本书和他七岁的傲人年纪,灭了韩寒和郭敬明,灭了王蒙的《青春万岁》。
冯唐把自己17岁写出《欢喜》,和白居易九岁通音律,曹禺张爱玲二十郎当岁作《雷雨》《倾城之恋》相提并论。因为销量不错,他对自己的文字很自信。后来他在这本《如何成为一个怪物》的第29页,最上面,列出一堆名单,分别是:阿城、黄集伟、李敬泽、李碧华、王小波、冯唐。这一拨人里,冯唐把自己和王小波、李碧华放在了一起。
此时冯唐的人生是这样一派景象:商业顶端,人在高处,只见「好山,好水,好无聊」,他纵横太平洋,坐头等舱,和年轻漂亮的空姐谈笑风生。39岁那年,他写了一本书,送给自己作生日礼物,只因为「眼看快四十岁了,现在不写,再过几年,心贼僵死,喝粥漏米,见姑娘只想摸摸小手,人世间就再也不会有这样的十万字了」。
冯唐除了是作家以外,还是妇科博士,麦肯锡前合伙人、某大型国企高管,所有的头衔都指向「成功」二字。对此,他本人则试图轻描淡写——不过运气好,祖师爷赏饭吃,不容易效仿,「我不是在讲成功学,我的成功不能复制」。他的钱越挣越多,但「感觉心里空荡荡」,更大的野心在写作上,他准备把自己的一些收藏捐给博物馆。
冯唐记得最初写作时的挫败感。2001年,某次飞行后,他拖着行李直奔机场的三联书店,那时候《万物生长》刚刚出版,新书被竖着摆放在靠近厕所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里,没有包装,没有宣传。这本书卖得很差,冯唐灰溜溜坐上出租车回家,还把手机落在车上。
之后几乎每隔两三年,冯唐都有一本新书问世,十余年过去了,他每周工作80到90个小时,每年只有十余天的年假,他把这些时间算上,飞机上,有时是应酬后趁着酒劲儿的时间,他都在见缝插针地写。最终的收获是:出版6本长篇小说,1本中短篇小说集,1本诗集和4本杂文集。销量都很好。
莎士比亚说,世事的起伏本来是波浪式的,人们要是能够趁着高潮一往直前,一定可以功成名就。冯唐或许希望自己能效仿莎翁,他把微博简介改成「诗人」,对记者说:「我欠老天爷十个长篇。」
2014年,商人冯唐决定卸下工作,专职翻译《飞鸟集》。他先飞到大洋彼岸的加州湾区纳帕,租了一间民房,做诗人。周遭则是时而夹杂着用方言话痨的鸡毛蒜皮,时而安静得连风声都可听见。
风声很好,诗好不好,也不重要了。
冯唐今年47岁,身长180,他在后海有个院子。眼镜镶金边,袖口绣名字,手里随便捏块石头都是传下来的古玉,走在路上还会偷看面目姣好的女人。每次大酒后,冯唐都在微博晒出挤青春痘的照片,像是提醒所有人——「我永远停在大好青春里」。
终
(冯唐和罗永浩交情深笃。罗二次创业项目的英语培训学校,便是冯唐出资赞助)
北海「得舍」四合院里,冯唐的书房不设WiFi。可是近两年,他倒头就睡觉的能力受到手机的冲击。冯唐再次启动凶残的意志力,逼自己形成一个习惯:厕上、枕上、马上,不看手机;聚会酒肉聊天时,也不看手机。
但他忍不住。
想到四年前,冯唐曾问罗永浩,你为什么要做手机?罗永浩给他的回答是,因为人人都摸它。这晚,冯唐躺在床上,又忍不住摩挲手机。他点开搜索引擎,搜罗永浩的名字,罗永浩名字后面跟着的是「傻逼」。搜自己的名字,出来的是「不二」。
百度搜一个作家的时候,一般会给一个关联词。冯唐很高兴,自己名字后面没有跟着「自恋」或「装逼」,反倒是跟着作品名。
我对这个社会又有了信心。
请先
!